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茂名市有4处上榜,分别是中共电白县支部旧址、怀乡起义指挥部旧址、谢氏抗战纪念楼、分界粮仓旧址。据了解,这四个文物保护单位涵盖重要革命旧址,是反映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遗存,蕴含着人民群众百年红色基因,体现着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峥嵘岁月与奋发进取的朝气,入选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后,将更有利于加强茂名文物保护,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薪火。 中共电白县支部旧址 中国共产党电白县支部暨电白县农民协会旧址位于今茂名市滨海新区电城镇中山公园东,为二进四合院,总建筑面积470多平方米,广三路,深两进,中路面阔三间。总面宽19米,总进深22.4米。青砖墙石脚,硬山顶,灰塑脊,抬梁式梁架结构。头门嵌花岗岩石门夹,门额堆塑“严家祠”三字,中间天井,天井两边为东、西厢,后堂有木屏风门。 该旧址原名霞海书院,始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修葺后,更名为严家祠,民国十七年(1928年)重修。民国十四年(1925年)六月,中共党员邵贞昌等在严家祠成立中共电白县支部。次年二月,电白县农民协会也在此成立。据《中共广东地方史》载,电白县支部是南路地区最早的党组织,其作为革命遗址,2000年被电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茂名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谢氏抗战纪念楼 谢氏抗战纪念楼位于茂名市信宜市合水镇排东村委会石龙村。建于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落成于1945年冬,坐东北向西南,前后二进格局,砖木结构,面宽31.5米,进深21米,面积661.5平方米。前楼外立面呈西式风格,中开三拱门,中厅设有屏风门。后楼分三层一排七间过,楼层之间木质楼梯相连接,顶层中厅墙壁上有壁画和陈列着民国中央党、政、军高级官员为纪念楼题词留念的赠匾。前后楼之间设有天井,两廊连接前后楼。 谢日旸在三大长沙会战作出了重大贡献,立下了赫赫战功,为表彰其功绩,除授予勋章外,还批准他在家乡信宜建立“谢氏抗战纪念楼”,作为永久纪念,做好谢氏抗战纪念楼的保护工作,不但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辉煌历史的回顾。2020年9月29日茂名市人民政府公布“谢氏抗战纪念楼”为茂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怀乡起义指挥部旧址 怀乡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怀乡镇怀乡村怀乡小学内。始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原为怀新书院旧址,中华民国改建,坐北向南,两层楼房,面阔三间深三间,砖木结构,面宽14.3米,进深9米,占地面积128.7平方米。上下层均为一厅两房,一楼外墙立面设大圆形拱门,二楼护栏上砌有两根砖柱础,中厅内摆设有一套革命时期用过的桌椅,墙壁上挂有革命烈士遗像及怀乡起义简介。 1927年,信宜地下党在南路特委朱也赤和信宜县委书记罗克明的领导下,在该旧址成立指挥部,部署攻打怀乡区署的战斗,举行了震撼粤西的怀乡起义。1998年2月12日,茂名市人民政府公布“怀乡起义指挥部旧址”为茂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分界粮仓旧址 分界粮仓旧址又称为莫氏大屋,为陈济棠下属莫辉朝于1938-1941年兴建,新中国成立前后改为分界粮所。分界粮仓是较为罕见的保存完好的近代大型粮仓代表性建筑,见证了民国时期以陈济棠为首的粤系政要和地方宗族在粤西经营的历史,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公有化改造运动的历史,具有颇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科学价值。(记者/陈珍珍 通讯员/曾群芳 供图/茂名市文广旅体局) |
1.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2.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