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790亩鱼塘租金涨了3倍多。”近日,阳江市阳东区雅韶镇平岚村党委书记林自亨望着连片的鱼塘,兴奋而自信地说:“一年的租金就多了近60万元。” 去年,平岚村的鱼塘通过阳江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重新出租,告别了廉价鱼塘的日子。土地出租有了制度、法律的保障,并且租金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合理增长,不仅让村民受益,也为村集体增加了不少收入。 土地、制度、市场是阳东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三大“法宝”,盘活土地,整合连片,使土地资源转变成重要的收入来源;建章立制,让村集体经济经营机制规范高效;主动融入市场,激发村集体产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实现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盘活土地,发展有基础 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资源。如何将土地资源激活,变成村集体经济重要的发展基础与收入来源,成了亟需破解的难题。 撂荒、土地分散、房屋破旧等问题让土地失去了活力。平岚村曾经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鱼塘虽然是连片的,但归属却是分散的,没有连片出租的基础,鱼塘也就失去吸引大养殖户的优势,村民与租户谈判时也就处于弱势。平岚村虽然靠近城区,有地理位置的优势,但村集体2700多平方米的厂房却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破旧不堪,2018年之前每年只有1.2万元的租金。 平岚村拥有良好的土地资源、区位优势,却没有将其转变成发展优势,如何破局?这需要地连片、房重建。 “土地确权让村民有了定心丸。”林自亨说,过去村民不愿意将自家的地交给村委会连片出租,最大的担忧是怕失去土地,所以宁愿丢着不管,也不愿意别人耕种养殖。现在,土地确权了,打消了这层顾虑,自然想着如何通过土地赚更多的钱。 有了政策的保障,村委会还需要跟村民做好解释和动员工作。林自亨的经验是:只要从村民和村集体的利益出发做事情,村民基本上都会支持的。他以鱼塘出租为例,村委会打包出租就比单独出租的租金多出许多,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村民自然会支持。 现在,平岚村的旧厂房正在重建,这得益于政府和村民的支持。林自亨说,只需要给村民算个“明白账”就行了,厂房建成后每个月的租金就有3.5万元,这是全体村民实实在在的收益,也是村民支持建设的最大动力。 不管是靠近城区的平岚村,还是位于大八镇的山区村,土地整合、激活土地资源都是亟需破解的问题。大八镇副镇长周允记介绍,如果土地过于分散,种地没有收益,撂荒就不可避免,更谈不上土地出租、增加村集体收入了。 建章立制,管理更高效 “乱。”阳东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混乱、土地房屋租赁混乱,导致村集体收入一直提不上。 随着阳东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省级专项改革试点的推进,政府部门将有计划地解决过去村集体经济中一些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现象,并在全区各镇31个试点村初步建立经济增量奖励机制和健全党组织领导、经济法人治理、经济经营运行、经济收益分配和经济监督管理等五大机制。 平岚村的鱼塘过去租金低的原因就在于签订了不合理的租赁合同,而且时间长达30年之久,租金却一直不变,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现在,平岚村的鱼塘通过合法、正规的途径重新出租后,不仅租金上涨了几倍,还制定了弹性增长的范围,从而保障了村民和村集体的合理收入。 “村集体的每个决定都经过了村民的共同商议。”林自亨说,鱼塘出租和旧厂房重建这两件事都经过了村党委会、村“两委”干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党员大会四个会议商议决定,让村民能够清楚明白村集体在做什么、怎么做、会有什么效益,达到公开透明、共建共享的效果,这样村集体的项目才能有效推进。 而要激活村集体经济参与者的工作活力,经济增量奖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大八镇茅塘村正在尝试建立这一机制,通过激活人的动力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去年,茅塘村利用当地白瓜种植和加工的基础,成立了种植、加工、收购、仓储、销售于一体的绿色白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打造“大八瓜咸”品牌,并将其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 但是,要经营好一个产业单靠村干部和村民“兼顾”是不行的,因而茅塘村聘请了一位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并探索制定合理的经济增量奖励机制和产业经营管理机制。工作人员有了动力,才能驱动一个项目的发展。茅塘村党总支书记姜宜瑞说,要想村集体产业持续发展,这是必要的,也是当前所欠缺的。 融入市场,提升竞争力 “我们的瓜咸能不能生存下去,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姜宜瑞显露出了他的担忧,与瓜咸收购商相比,这是合作社的短板。 茅塘村与相邻的雷冈村差不多生产了阳江市区60%-70%的瓜咸。过去,收购商会到每家每户收购,然后卖到各大市场、饭店。收购的价格和数量都掌握在几个收购商手中,村民成了弱势的一方。 现在,村里成立合作社,相当于直接与收购商“抢生意”。虽然村集体在种植、加工这块能得到村民的支持,但是瓜咸市场需要自己去开拓。如果市场无法打通,最终也会反噬种植和加工,产业也就无法经营下去。 “主动出击,去跑市场。”姜宜瑞说,我们搞村集体经济也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和竞争,不然没办法长久经营下去。除了专门的技术管理人员去跑市场外,参与经营管理的村干部和村民也会主动到阳江市区的各大市场和饭店推销“大八瓜咸”。现在,他们还将目标瞄准了未完全开发的阳西市场,希望拼出一条血路。 村集体产业虽然具有地域、人口的优势,但最终还是要进入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是必须要面对的。因而,村集体产业需要转变经营管理的方式和理念,主动融入市场竞争,并运用市场手段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为村集体经济‘输血’是为了能够‘造血’。”周允记说,之所以否定了很多上报来的村集体经济项目,就在于缺乏发展的基础,没有市场竞争力,根本没有“造血”的可能性,这会导致政府扶持资金的浪费和村集体资源的浪费,所以发展村集体经济要符合市场规律,不可盲目。 (阳江日报记者/杨辉南) |
1.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2.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