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茂名市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基础上,不断探索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积极推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为实现我市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截至2021年,全市承包土地流转面积127.50万亩,流转率占承包土地面积276.07万亩的46.18%。其中:茂南区流转9.57万亩,流转率40.84%;电白区流转27.10万亩,流转率50%;信宜市流转21.65万亩,流转率45.30%;高州市流转34.11万亩,流转率45.74%;化州市流转31.71万亩,流转率47.25%;滨海新区流转2.33万亩,流转率34.46%;高新区流转 1.02 万亩,流转率45.73%。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大大促进了我市农业规模化经营。图为茂南区连片种植的辣椒基地。记者/丘立贺摄 加大宣传引导。一是通过庆祝农民丰收节等大型活动、印制宣传小册子、村村通广播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解读,引导农民进一步认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好处,使土地流转政策家喻户晓。二是积极做好耕地弃耕抛荒整治督导和宣传教育,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有效促进土地流转。三是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加大典型引导示范,积极引导农民自愿流转、依法流转、有序流转,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落实土地流转扶持政策。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意见》精神,我市于2020年4月出台了《茂名市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实施方案》,通过落实财政扶持政策,重点支持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土地预流转、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解决“插花地”问题、支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等;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以及其它方式流转承包土地;全面推行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和鉴证制度,规范合同文本、流转期限;推行适度规模经营,明确流转面积达50亩以上,要在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进行交易。同时,《方案》要求各区(县级市)制订相关扶持政策,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目前,5个区(县级市)已出台土地流转奖补方案。2020年,化州市和高州市分别从省级涉农资金中统筹安排300万元和240万元,用于发放土地流转奖补;2021年,电白区和高州市分别从省级涉农资金中统筹安排230万元和300万元作为土地流转奖补,有效促进我市土地流转工作。 健全流转体系。一是推动建立县、镇(乡)、村(社区)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化州市于2020年、高州市于2021年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体系,通过设立“县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社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做到级级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负责组织指导各自辖区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法规宣传、培训咨询等工作,负责土地流转的管理协调、信息收集审核发布等服务,协调解决“插花”地的调整。二是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依托现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健全完善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功能,打造土地流转平台,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完善流转合同管理、登记备案制度,除信宜市正在建设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外,其他4个区、县级市已建立完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并实现在交易平台流转土地面积0.16万亩。 注重试验示范。从2018年起,茂名市率先在高州市开展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试点,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打造了一批土地流转示范点,如石鼓镇深埇村125户700多人,以“村社合一”模式,全体村民以土地、现金入股入社,集约村中田地山岭1200多亩,与合作社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村合作社将村中土地集约后,注册了深埇毓秀商标,打造深埇毓秀生态农业品牌,按照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以农游一体为特色,建设集田园风光、观赏采摘、农事体验、国学文化、儿童游乐园、人文景观、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深埇文化生态园,发挥土地最大效益,2021年该村合作社经济收入达193万元,分红总额85.5万元,人均分红收益1257元。 2020年,深埇村改革经验被省委农办列入《广东农村改革100例》。在高州市“三变”改革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我市在全市推广高州市“三变”改革的经验。目前,全市已复制推广“三变”改革试点的村(社区)共276个。 注重依托项目。茂名市充分依托土地治理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促进项目区土地流转。如茂南区金塘镇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为龙头,通过开展土地治理,改善农田基础条件,采取“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集中——政府收储——二次流转”的模式,以1000元/亩的入股保底收益(其中集体经济组织收益100元/亩),集约牙象、谭屋两个村委会8000多亩农户承包土地,流转给广东云稻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茂名市均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茂名市均享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实施规模化农业生产,并发展文旅、农旅,有效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 深化主体培育。近年来,茂名市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组织不断壮大,截至2021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已达144家,经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617家,纳入家庭农场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18863家,通过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和扩大土地流转需求市场,有效带动了我市土地流转。如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信宜市众生米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种植水稻2.3万亩,带动农户种植水稻7.1万亩,通过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实现利益最大化。 积极推动生产托管。针对本市耕地细碎化、分散不连片、土地粗放经营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农民老龄化、农业劳动力不足,耕作困难,而又不愿意将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出去的农户,立足市情、农情,积极探索创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为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难题提供了“茂名经验”。2021年,全市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4266个,服务总面积100多万亩,服务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多万户;完成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面积34.32万亩,创建示范基地12个。茂名市成为全省唯一整市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的地级市,化州市入选全国3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电白区谭儒种养专业合作社和化州市社会化服务中心入选广东省农业社会化服务10个典型案例。(记者/黄月华 通讯员/黄伟) |
1.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2.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