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三角镇红岩村瓦屋院子,一个院坝,三五张桌子,大伙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坝坝茶,一边聊天。细细听来,话里话外,都是民生事。 村民吴昌模第一个打开“话匣子”:“咱村不能再这么乱糟糟的,得整治。”有的同意,有的反对。反对者认为,自家院坝可以自己管,公共区域凭什么还得管?一阵讨论过后达成一致:“乡村变得美,生活才舒心。” 说干就干,红岩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庆带着大伙开始治理,有的把闲置旧房推倒,有的把老屋重新修缮,有的带头打扫房前屋后。如今,庭院井井有条,繁花硕果尽收眼底。 近年来,綦江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以“南州茶谈”宣讲品牌为载体,打造出“枫香树下学党史”“瀛山之声”等21个子品牌,把理论宣讲、舆论引导、文艺宣传、文明创建融为一体,让群众愿意来、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自2022年5月以来,“南州茶谈”共开展宣讲活动2100余场次,覆盖65万余人次。 6月底,新盛街道气田村78岁的村民池运祥,趁着“赶场日”来到新盛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提出想了解目前的土地政策。 “哪里有需要,‘南州茶谈’就在哪里开展。”綦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任刘春梅说,针对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綦江区推出“点单”服务,进行分级分类基层宣讲。 池运祥“点单”后,很快就得到回应。7月5日,在新盛街道办事处广场,快板响起,一支宣传队在舞台上唱了起来。他们将政策编成朗朗上口的唱词,宣讲变得通俗易懂,包括池运祥在内的现场群众听得聚精会神。 “以小切口展现大场景、小故事反映大时代。”綦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骏说,以“南州茶谈”为载体的宣讲,突出“鲜味”、把牢“真味”、贯穿“本味”,以舞蹈、小品等丰富多样的文艺形式,回应群众关心的话题,第一时间把党的好声音、好政策送到群众身边。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8日 13 版) ![]() |
1.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2.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